回到2002當醫生

真熊初墨

都市生活

周從文站在熟悉又陌生的門前發呆。
門是木質的,透著壹股子剛刷完的劣質油漆味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26章 百味陳雜

回到2002當醫生 by 真熊初墨

2022-7-22 21:33

  操作間裏,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手術成功的喜悅。
  只有技師壹人開開心心的打開對講器和裏面溝通,詢問需要什麽畫面。
  技師盼著早點做完早點休息,至於手術的難度有多高,做的有多精湛他並沒有多在意,最多只是感慨壹下,當做日後的八卦。
  而操作間裏的其他人眼睜睜看著手術結束,都不約而同的保持沈默,各有所思。
  手術之前,大家都琢磨這臺手術要做多久、難度有多高,但這種極高難度的手術竟然就這麽波瀾不驚的完成了,這才是真正無法想象的事兒。
  苗主任躺在平車上側身看屏幕,這是他第壹次見到壹站式手術。
  他也做過壹根血管搭橋手術,然後4-7天再做支架的分站式手術。
  分站式和壹站式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
  其中考驗壹個團隊配合默契的種種難點苗主任大約知道。他只是想來看看,但萬萬沒想到竟然看到了這樣壹幕。
  壹站式手術對他的心靈造成的打擊遠超於循環內科年會看黃老新創的DK-crush術式。
  畢竟壹個介入手術的術式再怎麽高端,苗主任也只是感嘆壹下黃老天賦異稟,可以無視年齡以及技術壁壘的限制,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但壹站式手術他完全能看懂,卻又看不懂。
  在懂與不懂之間,苗主任對黃老的崇拜已經不知不覺變成膜拜。
  技術水平是壹方面,更讓苗主任驚訝的是團隊配合。
  老話說得好——手術不是壹個人做的。
  黃老就算是牛逼,苗主任也承認這點,但壹臺極度復雜手術絕對不是他壹個人能完成的。
  這臺壹站式手術做的極其漂亮、細膩,配合默契,仿若是壹臺精密機床,齒輪咬合嚴密,連壹絲聲響都沒有,摩擦力已經降到最低。
  證明了壹件事——黃老、周從文組建的團隊已經成型。
  類似的團隊苗主任也想有,甚至試圖建立過,但最後都不及而終。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想法,要把壹堆各不相幹的人湊在壹起打磨成壹個團隊需要下大力氣,而苗主任做不到這壹點。
  可黃老……
  隨便在鳥不拉屎的地兒劃拉了壹個關門弟子,就能完美配合、默契無間。
  這種能力讓苗主任自愧不如。
  張友也沈默,眼神像是風中殘燭,忽明忽暗的看著屏幕上的造影圖像。
  世界外科手術大賽,張友壹直認為是個噱頭,是某壹位外科聖手展示自己高超手術水平的平臺。
  他對周從文參加世界外科手術大賽很感興趣,但認為周從文的水平雖然高,但卻只限於省內,最高不超過國內。
  打敗梅奧小子只是壹個意外。
  但壹站式手術用時1小時22分12秒完成,它像是壹柄重錘惡狠狠的敲在張友的心裏。
  張友也是大主任,做過幾百臺心臟搭橋手術,能看出壹站式手術的優點。
  和眼前的手術相比,自己之前做過的所有搭橋都可以說是垃圾!
  曾經張友壹直認為參加世界外科手術大賽能獲得優勝獎就可以,只要有壹個虛名,自己的江湖地位便能提高那麽壹點點。
  可看完手術,張友猛然意識到周從文想要做的不僅僅只是參賽、賽出風格、賽出水平,他特麽的是要奪冠!
  這種手術都不能奪冠,張友實在想不到還有誰能做的更好!
  高齡患者,壹站式手術後按時服用藥物,移植的血管至少能保證10-15年的使用期限。
  而那之後,患者已經八十多將近九十歲,絕大多數人都挺不到這個年紀。
  手術的難度、價值、意義就擺在眼前,張友為之目眩神迷。
  但他想的更多的則是世界第壹。
  要是自己參加手術,哪怕只是三助,站在肖凱或者沈浪的位置都可以,以後吹牛逼的時候是不是底氣更足?!
  張友目光復雜、閃爍,心念百轉千回。
  袁清遙壹直站在角落裏,默默的看著這臺出乎意料的手術。
  出身名校,原本能留在克利夫蘭的他目光犀利,比張友和苗主任了解的更多。
  不是技術上了解,而是壹種對比。
  克利夫蘭的心臟病治療中心全世界排名前三,可袁清遙在克利夫蘭根本沒見過類似的手術術式。
  那面做的最好的手術和眼前這臺壹站式手術相比,差距足有壹光年。
  手術打擊很小,即便是高齡患者術後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時間估計也很短,壹般來講4小時就能拔管。
  至於周從文周哥說明天壹早患者能走出ICU,袁清遙對此沒有絲毫懷疑。
  壹個6、7公分的手術切口,能有多大創傷?劍突下的1.5cm切口可以當做引流口忽略不計。
  術中間斷單肺通氣,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雙肺通氣,再加上兩根動脈橋、壹根下了藥物洗脫支架的靜脈橋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患者的順利康復在意料之中。
  自己要更努力了,袁清遙不知不覺握緊雙拳,瞇著眼睛透過鉛化玻璃看著裏面周從文的身影。
  今天不能回家,要留在ICU和周哥壹起看患者。
  三分手術,七分護理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正確的,術後護理能提供很多反饋,改進手術。
  雖然手術在袁清遙來看已經無懈可擊,但他依舊想要全程跟著看,不漏任何壹個細節。
  沒想到回國卻看見了碾壓既往手術的壹臺超高難度手術,對此袁清遙默然。
  陳厚坤有些感慨,也有些慶幸。
  原本他壹直想從事心胸外科,做搭橋手術以及心臟手術。
  在醫大二院裏,陳厚坤的水平可以說是第壹等的。但他從來沒想過冠脈搭橋手術竟然可以這麽做。
  人生際遇之離奇可見壹斑。
  被王成發請去做手術,陳厚坤只想掙點飛刀的費用貼補家用。
  可遇到周從文,從根本上扭轉了整個人生。
  “準備送患者,電話告訴ICU準備床位。”對講器裏傳來周從文的聲音,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緒,“ICU準備好,去人要電梯,送患者走了。”
  手術已經完成,就這麽波瀾不驚的做完了,唯壹的波瀾是苗主任扭傷了腰。
  百味雜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