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東櫻有間餐廳

斯文客南宮恨

都市生活

夜色之中,華燈初上。
行走在街道兩邊的人,也有意的加快的腳步。
自從五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八十壹章 鼎烹!

我在東櫻有間餐廳 by 斯文客南宮恨

2023-8-18 23:11

  稻、黍、稷、麥、豆、麻、薯。
  此乃七谷。
  雁、鶉、鷃、雉、鳩、鴿。
  此乃六禽。
  可以說這幾種食材代表的便是這天地間最為集聚陰陽氣息的食材。
  生死輪回,盡在其中。
  就連趙扶余也是對當時能夠奉上這些食材的先輩們報以由衷的敬意,他們已經在那個年代將最優異的食材奉獻了出來。
  夢幻食材反而達不到這些古神的要求。
  因為祂們需要的不止是料理的味道,還有這些食材上所攜帶的,那些蘊含了漫長人道氣息浸染,蘊含了滋養了無數生靈的德意。
  那種由衷而出,神而聖之的東西,夢幻食材出現的時間還是太短暫了。
  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存在需要仙餐的原因了。
  因為除了仙餐之外,其他的料理根本無法將這些食材蘊含的神聖氣息引出來,化為祂們需要的東西。
  既然都不是這些古神們需要的東西,又何談祭祀?
  就在趙扶余漸漸停下了手腳的時候,繪裏奈還在接受虛空裏不斷逸散的力量洗禮磨礪,他卻已經開始準備起了祭獻給泰山府君的料理。
  也是他集合了這些祭品而制作,尊古之道烹飪的仙餐。
  禽雉羹!
  ……
  作為最古樸的獻祭料理,甚至是在上古的時候,只有君王才能以天子之身品嘗的美味。
  在許多的傳聞裏似乎是壹種難以復刻的美食。
  可實際上這些被喚為‘仙餐’的料理,並沒有多少的制作難度。
  關鍵在於如何將食材裏那深藏的玄奧釋放。
  這也是為什麽薙切仙左衛門都做不到的原因。
  這不止是料理技藝的問題,更是有著深厚相關的文化底蘊的存在。
  文明,才是兩者關聯不到,甚至無法觸及的根本差距!
  正因為知道這件事有多困難,又務必倚靠趙扶余的能力發揮,這才讓薙切仙左衛門感到了壹絲擔憂。
  畢竟這等仙餐的要求苛刻,除了天然的食材外,就連廚具也要求嚴格。
  廚刀好解決,不管是什麽東西,如今在趙扶余的手裏,都能當做廚刀來使用,可是廚具卻有著嚴格的要求,尤其是給這些古神烹飪的廚具,甚至都不能用其他的金屬。
  乃是得是以上好的青銅打造,附上金銀配置,也就是所謂的……鼎食!
  如今在趙扶余的面前正是這麽壹個巨大的青銅鼎,無根水被他召喚來,清洗幹凈了鼎身後,便猶如壹道連綿不斷的清泉落入其中,註滿了整個青銅鼎。
  底下燃燒的是無根之火,也是趙扶余以‘鳳’之概念點燃的火焰,很快就將青銅鼎內的水煮沸。
  接著便是取六禽的胸肉,腿肉,以竹木制作的刀刃將肉切成細絲,直接投入那青銅鼎之內,輔以七谷。
  幾乎是在祭壇上將祭品壹樣都取了壹點,這才開始了最後的工序。
  不斷的攪拌。
  這種攪拌就好像是壹種神秘的韻律,趙扶余站在場中,不斷的調整著火源,青銅鼎內不斷咕嘟著水份,水蒸氣擴散。
  明明沒有什麽出奇的食材,卻在這樣的情況下,化為了壹縷縷的奇香,不斷的擴散。
  以至極純粹的料理之心,來烹調這青銅鼎內已經釋放了自身壹切的食材,其實追求的就是其中的心意,恰好如今中州已經許多年沒有如此祭祀過泰山府君了。
  加上中州人口暴漲,人道光輝早就已經深入了這些伴隨著人口成長養育了更多生靈的六禽七谷之中,趙扶余要做的不過是將這些力量慢慢的引導出來。
  而這種引導,正是仙餐的核心。
  每個料理人引導食材內部那特殊意誌的辦法都不壹樣,甚至每個烹飪方式都不壹樣。
  趙扶余的這道‘禽雉羹’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兩個字,精細!
  細微的控制六禽的肉絲,水溫,火力,甚至是攪拌的速度,讓食材不斷釋放出味道。
  這些手法都需要細之又細,什麽時候該緩,什麽時候該急,什麽時候該攪拌得大力壹些,讓羹湯內的食材徹底的解體,這都需要壹種概念。
  壹種獨屬於中州人才擁有的陰陽協調,動靜相諧的概念。
  這就是文明不同,外人知道也無法復制的關鍵。
  從接觸到的生活開始就不是外人可以理解的東西,這是源自血脈,靈魂,甚至是精神烙印環境才能擁有的理念。
  即便是所謂夷狄者入華夏,那也是需要數代的洗禮,才能慢慢從血脈靈魂上靠近這種理念。
  攪拌的手,就如同對待那極其細微,差壹點用力就要破碎的蛋殼,又或者嬰兒嬌嫩的肌膚,輕緩又不失力度。
  可以說趙扶余的烹調的手藝已經超乎了外人的想象。
  並非是多了什麽神奇的本領,而是將尋常人已經不註意,就連薙切仙左衛門都很多年沒有再鍛煉的基礎功夫,幾乎練習到了化境。
  那種純粹的近乎於讓人覺得毫無用處的基礎手藝,此時在趙扶余的手裏,就成為了將這仙餐料理化為世人都垂涎的奧義水準的關鍵。
  調味在只能使用鹽,糖這兩種最普遍的東西情況下,香料的使用也已經被限制。
  那麽要壓制水禽類本身的腥臊味道,將其轉為能夠讓人稱道的野味,就需要極其精妙的火候功夫。
  另外那些谷物的存在,也能很好的吸附腥臊的味道,讓食材品嘗起來更加美味,透漏著特殊的鮮美。
  實際上,在趙扶余的手底下,這些禽類肉絲入鍋後,很快就被攪拌成為了壹條條肉絲,然後又在火力的催促下,開始發生斷裂。
  成為極為細密的肉糜狀態,也就是到了這壹刻,谷物才能加入進來,繼續的燉煮,讓禽雉羹的羹字徹底的發揮。
  如果是在平常時候,趙扶余這個時候肯定會加入蔥姜水,料酒,乃至是胡椒粉,畢竟現代人對於香料的依賴早已經深入了骨髓。
  可是這並非是給普通人品嘗的料理。
  提取其中的心意,那隱藏的玄妙,遠比味道上的精細更加重要,而多余的調味,必然會破壞這種心意的釋放。
  所以趙扶余用了另壹種更加簡單的辦法,將七谷分批次的釋放在了青銅鼎當中。
  因為不同的熟成時候,軟爛程度,甚至是釋放出的澱粉也不壹樣味道,反而讓青銅鼎內的羹湯,漸漸浮現出了不同的色澤,並且漸漸的有往著透明的趨勢蔓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