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

攜劍遠行

歷史軍事

破廟,年久失修。
破門,搖搖欲墜。
破敗的荷花池裏,沒有壹朵荷花,只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51章 壹劍飄來,天外飛仙(下)

都督請留步 by 攜劍遠行

2023-9-10 23:03

  南鄉城外的鷹子山糧倉外,韋孝寬雙目呆滯的看著壹片狼藉的營地,隨處可見糧草焚燒過的殘骸。而在南鄉城內,居然連壹個士卒都沒有!
  出了這麽大的事情,南鄉的駐軍竟然無人前來鄧縣稟告!究竟是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韋孝寬看到現場還有被燒焦的屍體沒有清理,猜測這裏壹定是發生過戰鬥,糧倉是被人偷襲了!
  “機關算盡,最後白忙壹場,唉!”
  他深深嘆了口氣,感覺渾身冰涼。
  其實韋孝寬不知道的是,當初達奚武在糧倉這裏,實在也有些偶然因素。如果達奚武當時在南鄉城,那麽局面肯定比現在要好,畢竟,派人回去送信還是可以的。
  當日楊忠和斛律羨偷襲了鷹子山糧倉,等南鄉縣不多的守軍發現糧倉被人付之壹炬,前來支援的時候,楊忠的兵馬早就帶著俘虜水路撤走了。
  軍法森嚴,出了這麽大的事情,這些人知道回鄧縣向韋孝寬稟告也落不到好,還很有可能會被治罪。再加上這裏距離武關已經不遠,所以壹不做二不休,南鄉的守軍便直接悄悄往北逃竄,從武關溜號回了關中。
  為了不給韋孝寬追擊的機會,他們甚至都不派人去鄧縣通知壹聲!
  想明白這些事情以後,韋孝寬只覺得萬念俱灰。
  從大獲全勝,到慘敗收場,竟然就只差了這麽壹點點!然而事已至此,下壹步要如何,沒有人可以商量,必須他自己來做決定。
  擺在韋孝寬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麽現在灰溜溜的撤回武關,要麽用這剩下的壹點糧草作為軍糧,想辦法將宛城的糧草弄到手!再運回關中。
  韋孝寬蹲在丹水邊上的壹塊大石頭上冥思苦想,半個時辰之後,他終於作出了決斷。
  “傳令下去,在南鄉城內還有周邊地方搜索壹番,有多少糧食就搶多少糧食。”
  韋孝寬對副將說道。
  這大概跟土匪的行徑別無二致了。副將有些猶豫,半天沒說話。
  “妳告訴他們,襄陽有糧食,不想死的話,就去襄陽就食。但他們的糧食我們壹定要帶走。”
  韋孝寬壹臉正色道。
  “喏,屬下這就去辦。”
  這位副將是韋孝寬的親信,姓辛,二人相識多年了。韋孝寬下這個命令,他就明白,對方這是要回關中了。
  “韋將軍,我們是不是要……”
  “去吧,這不是妳該問的。”
  韋孝寬疲憊的擺了擺手。
  他已經作出決斷,這就帶著剩下的部曲返回關中。至於糧草,能弄到多少就算多少吧。只要人還在,那就壹切都有希望。
  此番出征南陽,人員損失不大,倒是達奚武失蹤,回去以後不好跟賀拔嶽交代,畢竟達奚武是賀拔嶽的鐵桿親信。這回去後是怎麽樣的說辭,還要斟酌壹番。
  “唉,世道艱難啊。”
  韋孝寬嘆了口氣,心中無比的失落與不甘,他真的很想走壹趟宛城,將宛城內的糧草弄走。可惜,如今的情形,這種想法完全是奢望。
  大丈夫當斷則斷,留著有用之身,將來再出關中跟劉益守壹決高下吧。
  韋孝寬不得不承認,這次他真的輸了,雖然輸得莫名其妙的。
  ……
  覺得世道艱難的還有屯紮鄧縣的高嶽。
  得知梁軍在新野布防後,高嶽派厙狄幹部攻柳堰,自己則親自帶兵側翼迂回到柳堰以東的湍水西岸,企圖渡河後,從側翼包夾梁軍獨孤信部。
  新野城的於謹,果斷帶兵出擊支援,與獨孤信壹起對厙狄幹部進行合圍!見勢不妙的厙狄幹,趕緊的逃回鄧縣,撤退當中折損了不少人馬。
  已經失去先機,高嶽只能帶兵撤回鄧縣。正面強攻,梁軍布防嚴密,柳堰和新野的守軍可以互相支援,實在是很紮手。
  無奈之下,高嶽只能派出厙狄幹在鄧縣周邊劫掠糧草,並驅趕當地村民前往新野。與此同時,竇泰也從南鄉返回,告訴高嶽,南鄉已經人去城空,南鄉周邊被韋孝寬搜刮壹空,家家戶戶連口糧都沒有了。
  高嶽命竇泰帶兵返回赭石城,準備在赭石城建立新糧倉。同時寫信給坐鎮鄴城的孫騰,讓孫騰派人速速督辦糧草。與竇泰同時返回赭石城的,還有高澄。
  這次高嶽說什麽也不讓高澄上前線了,因為馬上就會有壹場惡戰!
  幾天後,於謹帶兵攻鄧縣,在城外與高嶽部激戰壹番後退走。高嶽軍因為缺糧,爆發出無與倫比的戰鬥力,於謹吃了個暗虧,只能退回新野修整。
  雙方壹勝壹負,算是打了個平手,戰局壹時間又僵持下來。
  於謹寫信通知坐鎮襄陽的劉益守,在信中,於謹說高嶽軍困獸猶鬥,不可硬來,還是要徐徐圖之為好。
  這有點服軟的意思,因為劉益守早就有言在先,不要跟高嶽軍硬碰硬。於謹因為之前順利反擊而得有點飄忽,強攻鄧縣,果然遭遇挫敗。
  如今高嶽軍上下都憋著壹口氣,希望能在某個人身上找回場子,那樣的話,他們回鄴城後,也不會被治罪。
  這壹戰已經變成“夾生飯”,很難下咽。高嶽等人必須要給高歡壹個交代,說白了,他們根本不甘心撤兵,覺得自己還有壹戰之力。
  這跟項羽破釜沈舟後的情況有點類似。
  與此同時,還有件棘手的事情等著劉益守。
  不管是韋孝寬也好,高嶽也好,都放開手腳去南陽各地搶糧,導致富庶的南陽災民遍地。如今的情況,梁軍突然入場,局面大好,這顯然不是高嶽他們希望看到的。
  高嶽等人還十分惡心的告知村民,說襄陽城的劉益守樂善好施,去了襄陽就能活命,留在原地只能活活等死。
  此舉看似給災民指路,實則包藏禍心,企圖拖累劉益守備戰。災民來了,妳要開倉放糧,肯定會影響軍糧的供應,若是不開倉放糧,那些災民絕對會鬧事!
  無論怎樣,對高嶽他們都是有利的!
  收到於謹的信後,劉益守命沈恪帶著本部人馬負責收容南陽那邊來的災民,並安置在臨時建立的營地裏。
  他又派人去壽陽,讓壽陽那邊緊急調撥壹批陳糧到荊襄,將部分災民中的青壯運到建康,讓陳元康安排這些人,在建康周邊新建的工坊當中以工代賑。用工錢養活自己和安置在荊襄的親人。
  被高嶽等人惡心了壹番,劉益守也是氣得不行。不過所謂危機,便是危中有機。那些南陽的災民看似是累贅,但如果妥善處理好了他們的安置問題,實際上也是壹種巨大的財富。
  高嶽等人壹時間不退兵,貿然進攻又無法將其殲滅,劉益守便命人秘密前往宛城,與崔士謙等人商議,兩邊壹同進攻,前後夾擊高嶽部。如此,方可全殲敵軍。
  ……
  “前後夾擊,全殲高嶽軍?”
  看到面前這個彬彬有禮的年輕使者,崔士謙壹臉疑惑。手中捏著劉益守的親筆信,讓他非常不自在。
  如今的局面,似乎只要他出手,就能讓高嶽全軍覆沒,理論上是這樣。
  但是,在此之後,會如何?
  徹底得罪高歡,將來要面臨壹輪接壹輪的報復。失去外部制衡,自己壹定會被劉益守拿捏得死死的!
  此番若是出兵,從北面夾攻鄧縣,等於說是解除暫時的危機,換脖子上套壹個項圈。
  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而且崔士謙覺得,如今南陽到處都無糧,唯獨宛城屯糧不少,現在這個局面,不正是開戰前自己所設想的麽?
  “抱歉,請妳回去告訴劉都督,我城內傷兵滿營,之前守城的時候大軍傷了元氣,如今實在是有心無力。”
  崔士謙滿臉歉然的說道。
  前來送信的是陽休之,平日裏他就最擅長說客套話,如何看不出對方是在客套?
  陽休之意味深長的反問道:“崔將軍想好了麽?真的不會反悔麽?”
  反悔?怎麽可能!
  崔士謙點點頭道:“那自然是不可能反悔的。有什麽後果,在下可以壹力承擔。”
  “如此,那在下便回去答復我家主公了。”
  陽休之很是隨性的拱手行了壹禮,轉身便走,被人引到城墻上,坐著吊籃離開了宛城。等他回到襄陽城後,將談判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等待消息的劉益守。
  “好多人,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啊。”
  書房裏,劉益守忍不住壹陣唏噓感慨,看得王偉和陽休之等人面面相覷。
  “崔瑤蘭如今有孕在身,將來孩子出世,得知父親對舅舅痛下殺手,他心裏壹定很難過。”
  劉益守痛心疾首的說道。
  這絕對是在貓哭耗子假慈悲,之前套路崔氏兄弟的時候,劉益守可沒手下留情。
  然而王偉和陽休之卻不能說這話,要是說了,情商未免太低,惹人恥笑。
  “主公,這是崔氏兄弟冥頑不靈,主公已經仁至義盡了。”
  陽休之忍不住勸說道。壹想起崔士謙的嘴臉,他就滿肚子的火。
  “主公,還有件事,可能崔士謙的態度也跟這個有關。”
  王偉雙手遞給劉益守壹疊紙。
  “南陽有災民前來報信,說高嶽軍重新在赭石城安置糧倉,這些災民裏面有人看到運糧的車隊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高嶽軍四處劫掠南陽地方,導致災民遍地,那就別怪這些人充當劉益守的耳目。
  人民群眾的眼光有時候並不是那樣雪亮,但是被殘酷的現實教育過以後,他們的判斷力就變得精準起來。
  誰在做好事,誰在做壞事,那是壹目了然的。
  “難怪崔士謙不肯屈服呢。”
  劉益守看完這份王偉整理過的“口供”,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高嶽已經得到了糧草支援,雖然這個補給線有點長,但由於宛城以北沒有什麽敵人,崔士謙也不敢派兵出城,所以這條糧道反而是安全的。
  不得不說,河北強大的經濟實力,是高歡攻城略地的底氣所在。
  崔士謙雖然不能出兵,但他們顯然知道高嶽軍的動向,認為高嶽與梁軍拼上壹陣子完全沒有問題。拒絕劉益守的招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嶽卡著鄧縣不退兵,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這邊主力沒有遭遇大敗,現在糧草也供應上了,自然是不必慣著劉益守。
  “傳令楊忠,奔襲赭石城,打到外線去。赭石那邊沒有水路,不可能有大批糧草運抵。那邊壹定不是糧草的起點。讓楊忠帶著騎兵在外線截斷他們的糧道,我倒要看看高嶽軍最後會不會吃樹皮!”
  當初讓楊忠屯紮在壹個遠離戰線,而且是臨近泌水的廢棄戍堡內,就是考慮到這支奇兵,要避開高嶽軍的偵查。
  如今高嶽把南陽本地人得罪死了,除了他自己麾下的斥候外,其他的消息全部閉塞。他們是不可能找到楊忠他們出兵位置的。
  蔑視人民的強者,必將被人民毀滅!
  在劉益守眼裏,自從高嶽下令劫掠南陽之後,他就已經是個死人了,不過是棺材蓋子還沒蓋上而已。
  “好的主公,還有什麽吩咐呢?”王偉疑惑問道。
  “對了,派人把賈思勰叫來,今年錯過農時,但南陽並非什麽都不能種。讓賈思勰來想想辦法,看看剩下的時間,南陽的田地裏還能種什麽。
  種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集中收購,然後用來置換其他地方的糧食。”
  雖然還未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劉益守已經在考慮善後的事宜。此戰之後,南陽壹地肯定是滿地雞毛,要如何能迅速穩定局面,還需要提前想好對策,可不能等事到臨頭再來想辦法。
  王偉離開後,陽休之拱手說道:“主公心懷百姓,胸有韜略,仁者無敵。將來必定壹統天下,代天牧守。崔士謙與高嶽之流不識時務,螳臂當車,遲早自取滅亡,悔之晚矣。主公何不賦詩壹首,嘲諷他們壹番?”
  看妳這麽上道,好像我不開口都不好意思了哦?
  劉益守瞥了陽休之壹眼,想了想說道:“整首詩是沒有,不過倒是想出來兩句話。”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與萬千百姓作對的人,遲早會被時勢所淘汰,消失在世人的記憶當中。”
  ……
  破敗的戍堡內,楊忠拿著劉益守的軍令給斛律羨看。
  楊忠沈聲說道:“兵在精不在多,我建議只用六百人,其中壹百斥候歸妳管轄。壹人雙馬,以截斷糧道為主。其余的人,不妨退回襄陽修整。這樣我們在路上只要搶到壹批軍糧,就足以支撐好久了。
  打完就跑,來去如風。”
  “楊將軍所言極是!”
  斛律羨也點了點頭,大隊人馬他根本不會指揮,帶壹百斥候負責偵查,正合他意。
  “如此,那我們便出兵赭石城以北吧。無論高嶽軍多麽兇悍,沒有後方支撐,必死無疑。”
  楊忠緊緊握住拳頭說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