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

金元寶本尊

都市生活

“來吧——” 猛地間,金鋒睜開眼來,渾身大汗淋漓。 四顧茫然。 這時候,壹個急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15章 蘇子瞻的手劄什麽價?

撿漏 by 金元寶本尊

2023-5-18 20:14

  “小金大師是吧。我是孟棟,妳叫我老孟就行。”
  這話說完,孟棟面色再變,壹副痛心疾首的樣子,搖頭苦嘆。
  “這個小秋雅啊,壹心就只想到撲在工作上面,吃苦耐勞是任勞任怨……”
  “患了重病依然重傷不下火線,風裏來雨裏去,壹年三百六十五天,來的最早,走的最晚。”
  “我已經多次的批評教育過她了,可她就是不聽……這是什麽樣的壹種精神?”
  “太無私了。太偉大了。”
  跟著又換了壹副尊榮,語重心長、慷慨激昂的說道:“還好有妳啊小金大師。”
  “我決定了,從今天開始,燕秋雅同誌必須無條件的好好的在家休息,這是組織上的決定。”
  “工資福利壹分不少!”
  “就,這麽定了。”
  壹幹圖書館的員工們完全懵逼傻眼,呆立當場。
  在所有員工眼裏、孟棟館長大公無私、公平公正的完美形象,瞬間崩塌。
  金鋒鼻子裏輕哼壹聲,逮著孟棟的手輕輕握了下,淡淡說道:“我代燕秋雅女士謝謝孟館長好意。”
  轉過頭來,沖著覃允華說道:“覃館長,請教壹個事。”
  覃允華頓時渾身壹哆嗦,趕緊笑著說道:“不敢當,不敢當,小金鋒妳有話直說,直說,都不是外人。”
  金鋒淡淡說道。
  “蘇子瞻的手劄,現在是什麽價?”
  快到十月,整個錦城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
  躁動!
  八天的大假馬上就要來臨,勞碌奔波大半年、背著重重的殼的人們沈寂麻木的心在這些天裏逐漸被喚醒。
  八天大假屬於不敢想象的奢侈,各大新媒體朋友圈天天都是國慶去哪的新聞和段子。
  國內的景區早已如臨大敵般,推出了壹系列的安全保護公告。
  國外各個熱門景點城市和國家不甘示弱紛紛推出了黃金大假的旅遊攻略。
  無數奢飾品大街和賣場正在加班加點培訓員工神州話。
  最重要的壹句話就是,歡迎使用人民幣。
  十三億的神州人,壹旦放出去,那是多少的鈔票和經濟效益。
  不知不覺,神州,已然強大如斯。
  國外和奢侈品這些都是有錢人才能玩的,普通老百姓也就在臨近的景點走走看看。
  再底層的老百姓依然過著最平凡的日子。
  “鋒子。這頭石犀要什麽時候才能埋?”
  “覃允華、黃冠養那壹幫子老頭都來看過好幾次了。”
  廢品站廢紙區,張丹將厚厚的壹摞報紙甩上紙山,輕聲說道:“會不會被他們認出來?”
  “還有些日子。”
  紙山上的金鋒單手拎著報紙碼放好,撇撇嘴,看看沼澤地邊上的兩個老頭,輕輕說道:“就這兩只大耗子,再讓他們看十年都是白瞎。”
  “看石犀也就是他們倆找的借口,目的是那口龍頭鍘刀。”
  似乎心有感應似的,石犀旁邊的黃冠養和覃玉華轉過頭來,沖著金鋒招招手,嘿嘿笑不停。
  陰魂不散的兩個老賊。
  碼放好最後壹包廢報紙,金鋒捏捏自己的右臂處,眉角露出壹抹舒展。
  幾天前右臂已經拆了夾板,每天定時三次的針灸斷臂恢復的速度異於常人三倍,現在右臂雖然還不能拎重物,基本活動已然無礙。
  眼光壹掃,金鋒嗯了壹聲。
  跳下三米多高的廢紙山,手裏拿著壹片報紙揣進兜裏,走進自己的小屋。
  金鋒壹動,黃冠養跟覃允華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竄了過來,壹前壹後擠進金鋒的小屋。
  金鋒早已坐在桌旁,開始著手修復那冊蘇東坡的手劄。
  蘇東坡的大名就不用再多說,牛得不能再牛的宋詞大家,大家裏的大家。
  這冊手劄就是蘇東坡寫給自己叔父蘇公群的壹封家書。
  蘇公群原名叫蘇渙,是蘇東坡的二叔,跟著名的三蘇父子相比起來,蘇渙的名氣要小了許多。
  宋仁宗時候中的進士,也做了多個地方的官員,最高做到壹個省的檢察長,六十二歲病死。
  《全宋詩》裏記錄了蘇渙的兩首詩,有壹句殘詩還是有點水準。
  “雲臺勝景壓蒼溪,東漢遺名冠蜀西。”
  這個人比蘇東坡大了三十七歲,二十四歲中了進士以後就四處為官,跟蘇家三父子聚少離多,就靠書信往來聯絡。
  蘇東坡二十壹歲隨著父親蘇洵,小弟蘇轍壹起進京赴試,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同科父子三進士,風傳天下,風光無限。
  而蘇東坡更深得八大家之壹歐陽修的器重賞識,盛贊之下,名動京師,壹時風頭無二。
  當時的歐陽修可是文壇巨匠,領袖級的人物,他對蘇東坡的評價就是。
  “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出名需趁早,說的這就是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
  二十壹歲正是風華正茂大展宏圖的時候,但天不從人願,蘇東坡的老媽也在這壹年沒了。
  “百善孝為先。”
  在宋仁宗趙禎這個千古聖君做皇帝的那個朝代,孝道尤為看重。
  自古以來官場上都有守孝三年的規矩,於是蘇東坡壹家子功成名就的回家奔喪守孝。
  這封書信,就是在守孝期間給他的叔父蘇公群寫的。
  蘇公群名氣自然沒三蘇父子的大,但他卻是出仕最早的壹個。
  當時蘇家三進士在家守喪的時候,蘇公群已經在做利州路刑獄,相當於壹個省的檢察長,實職正廳。
  信中的內容就短短的二十多個字,意思是說蘇公群的來信已收到,家裏壹切安好,聽說叔父大人身體不好,萬望保重。
  就是這麽二十多個字,用的紙是當時最好的金粟山藏經紙。
  這種金粟山藏經紙可是壹代名紙,前些年就是這麽壹張紙,拍賣落槌價三十萬。
  紙呈黃色或淺黃色,表面施加臘質,再經砑光處理,因此簾紋不顯,紙質發硬,黃藥濡染後發黃,具有防蟲功能。
  紙質厚重,紋理粗,精細瑩滑,久存不朽。當年滿清宮裏也收藏得有這種紙,數量還不少。
  神州歷史上最有錢的壹個皇帝乾隆還曾用它來做過畫,也是贊不絕口。
  金鋒初見這張紙的時候,還不確定這就是金粟山藏經紙,畢竟經歷了整整十個世紀,再好的紙都得褪色。
  當時那訛人的中年婦女抓扯梵青竹胡攪蠻纏,金鋒靠近摸了下那紙,這才心裏有了數。
  再看紙上露出來的子瞻兩個字,金鋒暗暗激動的同時也惋惜這種珍稀無比的手劄竟然被人用來包紙錢。
  真是暴殄天物。
  至於手劄裏包的東西,金鋒初始以為是紙錢,直到拆開才發現是李叔同的手劄。
  這簡直就是個不敢相信的神話奇跡。
  此後金鋒也沒想明白,為什麽民國的東西會被北宋的東西包著?
  結合那中年婦女自己所說的話,金鋒特意跑到老街裏那個叫佘老太婆的攤子走了壹圈。
  因為北宋和民國兩件稀世之寶壹起出現意味著絕對還有其他的珍寶。
  結果,當金鋒找到佘老太婆的時候,才發現佘老太婆其實就是壹個瞎眼多年、壹直在老街街邊擺攤專賣香蠟紙燭的普通人。
  在她的店子裏,是不用塑料袋的,全是用廢書廢報紙包東西。
  給佘老太婆買了兩大箱礦泉水,金鋒騎著板車回家,不再去探究答案。
  冥冥之中,自由天數。
  該自己得到這兩件稀世之寶。
  可惜這兩件珍寶拿回來就被三水當做是祭祀品給扔火裏。
  饒是自己發現最早,搶救最快,也沒保全這兩件珍寶。
  就像是神州最著名的那副《富春山居圖》,傳到江浙豪門吳正誌手裏,臨終的時候他想把這幅畫燒了殉葬。
  最後《富春山居圖》被搶救下來,卻是變成了兩幅畫。
  壹幅叫《剩山圖》,壹幅叫《無用師卷》,從此天各壹方,壹個在海峽這頭,壹個在海峽那頭。
  雖然兩頭都叫故宮博物院,卻是各自天涯,天各壹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