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历史军事

公元前513年,吴国,五湖(太湖)。
千帆竞走,波涛滚滚!
在烟波浩渺的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752章 使大国无疆

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呵呵,无用的霸主之名,要之何用?”
  伍子胥回怼了公子鸿一句。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注重利益,至于名声,在极大的利益面前,倒是可有可无的。
  现在的庆忌,的确不太看重“霸主”的虚名了。
  庆忌要使吴国扫灭列国,一统天下,必须要舍弃掉方伯之名,让这个本就礼崩乐坏,伐战频频的世道,变得更加混乱。
  即,天下正式提前进入战国时代!
  “父王,三思!”
  公子鸿喟然长叹道:“若按照大司马的方略,我吴国即便是吞并所有附庸国,日后都未必守得住!”
  “如此,岂不是便宜了他国?”
  “鸿公子……”
  伍子胥还想反驳公子鸿,却被庆忌摆了摆手阻止下来。
  只见庆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公子鸿,随后缓声道:“吴鸿,岂不知凡事,有舍必有得?”
  “寡人若要稳固吴国的霸业,使治下的子民长治久安,何其容易?”
  “然,寡人的夙愿,已经非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寡人是要混一疆土,使大国无疆!”
  “若是放弃一些城邑土地,便可使寡人成就前无古人的伟业,寡人何不‘慷慨’一些?”
  还有一些话,庆忌并没有跟众人说出来。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庆忌要打破现有的天下格局,就不能太过小气,以至于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其实,不论是庆忌,还是伍子胥,心里都清楚。
  要是按照公子鸿的想法,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吴国无论如何,都无法一统天下。
  庆忌且不说,伍子胥已经年过六旬,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人,岂敢奢望看见吴国包举宇内的一日?
  明白庆忌的想法后,公子鸿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他同样有些事,没有跟庆忌明说。
  不过,相信庆忌也是心知肚明的。
  何事?
  那便是吴国扩张的脚步太快,根基不稳,国内虽然看似国富民强,兵戈犀利,一片祥和,但是底下却是少不了暗流涌动。
  吴国这二十年间,灭国占地不少,却并没有来得及消化,遗留下了诸多弊端。
  一旦吴国遭到一场大败,或者庆忌暴毙而亡,看似无比强大的吴国势必崩溃,甚至是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庆忌未尝没有看见吴国这样的祸患。
  只是,他几乎是没得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庆忌倘若是静下心来,慢慢的消化吴国内部的人口,这些祸患势必烟消云散,不会威胁到吴国的社稷。
  然而,这可能吗?
  “孙武,你怎么看?”
  庆忌将目光放在了一直都默不作声的国尉孙武的身上。
  被点到名字的孙武,想了一下,随后起身,朝着庆忌作揖道:“大王,臣以为我吴国的十三个附庸国,自然要吞并,但,不是现在。”
  孙武显然是赞同公子鸿的主张。
  不过,又有所不同。
  只见孙武沉吟道:“我吴国的北部疆域,若要敌对北方诸国,防线过长,自东向西,从淮水一线到商於之地,迢迢数千里。”
  “若是吴国吞并各个附庸国,势必成为天下诸侯之公敌,届时淮水以北,或大江(长江)以北的城邑土地,或将全部沦陷,为他人做嫁衣裳……”
  孙武指出了吴国一个较为明显的缺陷——
  疆域过于广袤!
  疆域过于广袤,其实是有利有弊的。
  利处在于战略纵横够长,可以凭借着地理优势,硬生生的将来犯之师拖垮,然后击败。
  弊端就在于边境线太长,需要驻防的兵马注定不会少。
  仅仅是如此,诸侯联军还可以从多个方向进攻吴国。
  让吴国防不胜防!
  “大王,臣以为吞并各个附庸国之事,可作为第二步计划。这第一步,大王应该缩短我吴国的北部防线,而后进击中原,吞并北方诸国,一统天下!”
  “缩短防线?如何缩短?”
  问出这句话的是太子恒。
  他的确不太明白孙武的想法。
  诚然,孙武当过太子恒的先生,传道受业解惑,但仅限于军事,而非战略目光……
  太子恒固然聪慧过人,却还是不及孙武机智,思维之敏捷也跟不上孙武。
  至于庆忌,嘴角已经微微翘起。
  显然,他跟孙武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第一步,向东灭齐,或是向西灭秦!”
  “嘶!”
  孙武的话音一落,在座的伍子胥、太子恒、公子繁、公子熙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灭齐?
  灭秦?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看吴国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大国,人口是齐国和秦国的数倍。
  但,吴国对于人口的转化率,还远不及秦齐两国。
  作为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国家,秦国与齐国,人心所向,凝聚力也不是一般的强。
  这要是一对一,吴国必然能灭齐,或者灭秦。
  只是其余诸侯,岂能袖手旁观?
  再者说,吴国要一战灭齐,或者是一战灭秦,根本办不到。
  “不妥。”
  公子繁首先出声,皱着眉头道:“国尉,你不是要缩短我吴国之北部防线乎?”
  “若灭齐或者灭秦,这是在增长吴国的防线,而非是缩短。”
  “不知国尉有何说法?”
  公子繁继承了庆忌的勇猛,骁勇善战,只是这谋略方面,有些一言难尽。
  孙武还是耐心的为公子繁解答,缓声道:“繁公子岂不知犬牙交错之势?”
  “日后,若有诸侯联军伐吴,则我吴国可以直接从西面,或者东面出兵干扰,迫使联军撤退。”
  “如此一来,我吴国便不会受制于诸侯,反而能化被动为主动,稳操胜局!”
  “善!”
  公子繁微微颔首,很是赞同。
  但,他还有一个疑问。
  “国尉,不论是灭齐,或是灭秦,对于我吴国而言,也终非易事。”
  公子繁眉头紧锁,说道:“我吴国之所以能灭越吞楚,是因为中原诸侯,都将吴、越、楚这样的南方国家,视作‘蛮夷’,不与华夏同,故而并没有直接出兵干涉。”
  “齐国的祖先是姜尚,国祚数百年,深入人心,诸侯咸服。若灭齐,恐怕诸侯出兵救齐,对我吴国不利。”
  “若要伐灭秦国,或许诸侯将隔岸观火,只是秦地荒凉,秦人性情桀骜,吴国据有秦地,这些年父王积攒的家底,难免将挥霍一空……”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