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85章 萬國來朝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三年後。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十七年,即公元前497年,農歷六月。
  天下的格局,已經相對而言趨於穩定。
  自從慶忌讓田穰苴、範蠡率兵從周鄭之地撤回國內,與晉人訂立弭兵之盟後,吳國的勢力就從中原撤出,至此晉國成了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
  齊、魯、衛、宋等北方列國,都相繼遣使,臣服於晉,甚至是原本屬於吳國的附庸國。
  徐、蔡、鐘吾等淮泗之地的小國,迫於晉人的強勢,都不得不改弦更張,向晉國稱臣納貢。
  就連慶忌,都已經遣使跟晉國修好,擺出壹副與世無爭,和平發展的架勢。
  吳軍不敢北上,晉軍也不敢南下。
  天下新的格局由此形成。
  在這個時候,吳國得以投入所有經歷,在國內大興土木,修建官道。
  從吳國本土通往嶺南六郡的新道、靈渠全部竣工。
  從吳國本土通往西南三郡的新道、橋梁,全部竣工。
  甚至於,吳國為了方便北上爭霸,同時方便與中原列國的交流,互通有無,也是開鑿邗溝,壹年內竣工……
  三年之間,前前後後,吳國投入了百萬人力,迅速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是壹個奇跡!
  吳人是如何辦到的?
  眾多的勞役,除了壹定的戍卒、徭役、囚犯,更多的則是來自東南亞壹帶的土著。
  如馬來、倭人、夷洲人等等,有幾十萬的土著,被迫抓到吳國,成了免費的勞動力。
  他們有壹個全新的名字——
  昆侖奴(慶忌命名)!
  正是這幾十萬的“昆侖奴”,才幫助吳國,披荊斬棘,修橋鋪路,完成了三年之內,官道在吳國各個郡縣大行其道的奇跡。
  不過,這都是拿人命堆出來的。
  在修建官道、橋梁,開鑿水渠的過程中,數以萬計的勞役死在了那裏,被埋葬在那裏。
  所以,寬闊的官道之下,實則是皚皚白骨……
  但是在慶忌看來,在吳人看來,這壹切都是值得的。
  近些年吳國的南方地區,即嶺南六郡和西南三郡的叛亂,是日趨減少。
  這都得益於官道的興建,以及吳國所做出各項舉措,才得以讓那些桀驁不馴的“新吳人”不敢輕舉妄動。
  持續三年的和平發展,讓吳國的國力,也是更上壹層樓。
  民生有所恢復的同時,吳國的人口,也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爆發。
  根據今年最新壹次的人口普查統計,慶忌得出。
  此時吳國有十六郡,二百壹十六座城邑。
  十六郡分別是:吳郡、會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南郡、南陽郡、豫章郡、交趾郡、滇郡和黔中郡。
  有壹百四十二萬戶,民七百壹十六萬口!
  這是壹個什麽概念?
  整個華夏,諸侯國加起來的人口總數,不過壹千多萬,而吳國差不多占據了壹半。
  當然,這還得益於吳國的各項惠民舉措,吸引了許多中原列國的黎庶遷移到吳地定居。
  再者,便是三年前開拓的西南三郡,還有不斷的搜山檢海,鼓勵生育得出的人口。
  現在是吳國的和平發展時期,所以新生兒格外的多。
  話雖如此,但是能被吳國真正運用起來的資源,其實不多。
  吳國跟當年的楚國壹般,地大物博,同時地廣人稀。
  若是壹味地專註於南方九郡的開發,吳國勢必沒有余力,北上與晉國爭鋒。
  若是慶忌圖謀稱霸,則是可能喪失掉南方九郡的壹些控制權……
  值得壹提的是,由朱蒂夫人率領的吳國商隊,已經安全返回金陵,受到了吳國臣民的夾道歡迎。
  商隊為吳國帶來了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黃瓜、石榴等土特產,同時,將紙張、茶葉、絲綢、陶瓷等珍貴的商品兜售出去,賺得盆滿缽滿。
  原本五千人的商隊,回到吳國只有壹千多人。
  這其中,除了路上被盜賊所殺的人,絕大多數的士子都留在當地,學習當地的語言,教化眾人。
  在多年後,他們都會返回自己的故土……
  朱蒂壹行人,可謂是勞苦功高,為吳國,為華夏開辟出了壹條東西方文化、經濟上交流的絲綢之路。
  而且,這壹次跟隨朱蒂前來吳國的,還有不少番邦小國的使者。
  在這其中,就包括了波斯帝國的使者!
  ……
  此時,在奉天殿上,慶忌正在舉行壹場盛大的朝會。
  慶忌穿著壹襲玄色赤紋的冕服,頭戴平天冠,手上按著壹柄龍淵劍,在屬於自己的禦座上,正襟危坐。
  壹副不怒自威的態勢。
  通過十二冕旒,眾人依稀可見慶忌折射出來的那種銳利的光,讓人不敢直視。
  稱孤道寡多年的慶忌,隱約之間,便有了這種唯我獨尊的氣勢。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華夏諸國當中,那壹位國君,比慶忌更有權勢?
  沒有!
  慶忌是當之無愧的第壹!
  此刻在朝堂之上,凡是吳國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大臣,都已經全部到位。
  二百多人壹起端坐在陛臺之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以壹種肅穆的神色和姿勢,坐在那裏。
  “嗚——嗚——嗚——嗚——”
  奉天殿外,廣場之上,戈矛如林,旌旗蔽空。
  上百名膀大腰圓的宿衛,兩人扛著壹支號角,壹人吹奏。
  肅穆而又不失嘹亮的號角聲,響徹雲霄,讓人的精神為之抖擻!
  “宣,西方列國使臣覲見——”
  陛臺之上,伴隨著中車府令膠滑的壹聲尖叫宣號。
  早就等候在奉天殿外邊的西方番邦小國的使者,便都整齊有序,低眉順眼的進入大殿當中。
  顯然,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受過了壹些關於華夏禮儀上的訓練,故而有了這樣協調的動作。
  “參見大吳王!王上萬年!大吳萬年!”
  所有的使臣,都操著壹口蹩腳的吳語,異口同聲的山呼道。
  為了表示對吳王慶忌的尊敬,他們是壹起下跪,大禮參拜……
  這讓慶忌很是滿意。
  萬國來朝!
  不外如是!
  “免禮,平身!”
  “謝王上!”
  得到慶忌的回應後,列國的使臣這才敢緩緩的站起身。
  說真的,若不是吳國的這壹座奉天殿足夠寬敞,占地極廣,還真的無法容納那麽多人站在壹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