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4章 推行縣制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慶忌知道,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走,以申息、被離為首的卿大夫定然上奏,彈劾計然、範蠡等人,屆時將少不了壹番唇槍舌劍,浪費時間。
  因此,慶忌只能自己開門見山的要求群臣進行壹場廷辯。
  “大王,臣以為新法不可推行,至少不可全然推行!”
  上大夫申息第壹個站出來,高聲道:“對於十條新法之政,臣反對者有五,其壹,大興商業;其二,推行縣制;其三,實行平糴法;其四鹽鐵專營;其五,鼓勵國人消費!”
  “臣認為,吳國不可重商而輕農,農桑之事,為國之根本,不可動搖!”
  “吳國大興商業,豈非舍本逐末乎?若人人皆拋棄耕地,不守本業,轉而行商,好逸惡勞。臣實在不敢想象,十年之後,田地荒蕪,國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的吳國,可堪壹戰否?”
  “便是國庫的錢財堆積如山,又當何如?”
  “彩!”
  被離等卿大夫不由得贊同的大叫出聲,附和申息。
  申息所說的這番話的確有理有據,發人深省!
  商賈逐利,人所共知。
  倘若百姓都跑去從商,誰來為國家耕田產糧,或者生產其他東西?
  即便國家府庫充盈又如何?
  歷史上富庶如宋朝,還不是淪落到壹直被人錘,被迫送歲幣求和的地步?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戰爭來臨的時候讓壹群貪生怕死的商賈上戰場抵禦外敵的確不像話。
  而且,壹個田地大多荒蕪的國家,恐怕撐不了壹場曠日持久的戰事消耗,最終不戰自潰!
  “上大夫所言大繆!”
  治粟內史範蠡手執牙笏,出列反駁道:“新法中,可從未有過大興商業之政!”
  “新法只是鼓勵商賈囤積貨物,並降低關稅,迎合列國商賈入吳行商!此政,是為吳國謀利,何談舍本逐末?”
  慶忌的確從未想過大興商業。
  畢竟,商業之興,有利有弊,在這個大爭之世,大興商業終究是利大於弊的。
  但就目前而言,吳國財政赤字,幾代吳國先王的積蓄,幾乎都被慶忌消耗壹空!
  吳國迫切的需要大量的收入,鼓勵列國商賈入吳做生意,實在是無奈之舉。
  “那大興商業暫且不提。新法何以倡議縣制?”
  申息頗為不滿的道:“吳承周制,有縣、邑、都、鄉,然則全面推行縣制,且不許我等享有封地食邑的卿大夫插手地方政務,豈有此理?”
  “正是!”
  朝堂上的公卿大夫立馬出聲聲援申息。
  上大夫被離朝著陛臺上的慶忌進言道:“大王,自大周分封天下以來,諸侯宗周,卿宗君侯,大夫宗卿,士宗大夫!”
  “臣聞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君之所審者三,壹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臣等有德、功、能於社稷,故而享受封地食邑之權。”
  “而今大王所委派的縣令,多為列國士子,他們何德何能,讓臣等以其為尊?”
  “彩!”
  在場的公卿大夫立馬叫好喝彩起來。
  被離只表達出壹個意思——他們不服!
  “上大夫此言差矣!”
  範蠡立即辯駁道:“吳國全面推行縣制,勢在必行!”
  “以齊國管仲變法為例,昔日管仲治齊,將國都臨淄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壹個鄉。”
  “十五個士鄉是為齊國的主要兵源之地。”
  “齊桓公自治五鄉,上卿國子與高子各管五鄉。”
  “管仲又將國政分為三司,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
  “其郊外三十家為壹邑,每邑設壹司官。十邑為壹卒,每卒設壹卒師。十卒為壹鄉,每鄉設壹鄉師。三鄉為壹縣,每縣設壹縣師。十縣為壹屬,每屬設大夫。”
  “而齊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將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匯報,督察其功過。故而偌大的齊國得以形成統壹的整體!”
  頓了頓,範蠡又將審視的目光看著被離,壹字壹頓的質問道:“敢問上大夫,我吳國調集五萬之師聚於吳都,需要多少時日?”
  聞言,被離默默地盤算了壹下,便回道:“大概……十五日?”
  “二十日都不無可能!”
  範蠡擲地有聲的又問道:“那上大夫可知,齊國調集五萬之師聚於臨淄,需要多少時日乎?”
  “十日?”
  被離試探性的問了壹句。
  範蠡只是輕笑壹聲,道:“恐怕五日即可!”
  “嘶!”
  壹聽這話,包括被離在內,所有的公卿大夫都不由得倒吸了壹口涼氣,倍感震驚。
  齊國調集兵馬的速度,當真如此之快?
  群臣都有些難以置信,認為範蠡是在危言聳聽。
  “當然,五日的聚兵速度,是過去的齊國,現在的齊國聚兵速度在下還不得而知,但應當不下於十日。”
  範蠡雲淡風輕的笑了笑。
  以前的齊國,依靠著那樣嚴格的行政區域劃分,的確調兵遣將的速度極快,效率極高!
  只是,齊國已經今非昔比。
  君權衰微,內亂不斷的齊國,顯然是不能在短時間拉起壹支大軍的。
  “治粟內史,齊國聚兵如此神速,我吳國的確不及。然則妳又怎敢保證,推行縣制後,吳國聚兵的速度能大大提高?”
  被離不服氣,繼續跟範蠡爭辯。
  範蠡也不惱火,道:“吳國推行縣制,何不能聚兵神速?”
  “二三子,範蠡敢問諸位,我吳國疆域比之齊國稍小,然則境內水網密布,有舟船之利,交通便利,何以聚兵之速度不及齊人?”
  “範蠡竊以為,正是地方行政之制不同所致!”
  “齊國遭逢戰事,都會第壹時間向屬、縣、鄉、卒、邑頒布國君的征兵令,然後適齡青壯都將自下而上的奔赴戰場。”
  “我吳國呢?與晉、楚等國壹般,各縣、鄉、邑、都互不統屬,政令壹時間傳遞不下,白白浪費時日!”
  “正所謂兵貴神速,政令的傳遞耽擱如此多的時日,豈非誤國誤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