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營謀主,朝九晚五

不屈青銅

歷史軍事

徐臻,字伯文
23歲
武力:61
智力:59
統率:60
魅力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二十八章:等壹個機會,看袁術給不給!

三國:曹營謀主,朝九晚五 by 不屈青銅

2023-11-19 15:33

  不過,計策倒是好的。
  此時正該是放棄呂布的時候。
  袁術在閻象被驅走之後,靠在座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方才他所說的話裏,有壹句讓自己聽得十分受用,便是拖到明年。
  既然突襲徐州的戰略已經失敗了,沒想到曹操與劉備的兵馬反應竟然這麽快。
  徐州的防備也極其穩固。
  “唉呀,機會慢了壹步。”
  袁術苦澀的搖頭,本來對於他來說,拿下徐州是第壹要務,若是可得則占據山東那壹座靠近海邊的兩州之地。
  也就是繼而能夠展望青州。
  沒想到呂布這麽沒用。
  “還以為他真的是什麽上將軍!”
  袁術微微咬牙,斜靠下去的時候雙眸迷離看向遠處,同時雙手攏進了寬敞的袍袖中,壹聲哀嘆也不知是在迷幻還是擔憂。
  總之到現在為止,袁術還沒有任何絕望之感,只是苦於四周諸侯,以及當年舊將都來反叛,心中有些煩悶。
  呂布的敗仗,讓他折損了近乎三四萬人,根據傳回來的軍情,以及諸多將軍所言,幾乎可以斷定他就是用袁氏的兵馬去赴死,為他攻城拔寨。
  結果還沒攻下來。
  不是自己的人,用得就是酣暢淋漓,所托非人也。
  “眾位愛卿,有什麽可說的?”
  袁術擡頭掃了壹眼下方,如今武將都在外領兵,今日所來的將軍盡皆位階不高,所以也並不能起到什麽決議作用。
  其余的謀士……
  袁術自己都不得不感慨,當初肯擁戴稱帝之人,都無經天緯地之才,沒有經國之誌,真正有此能宛如閻象者,幾乎都不曾留下。
  但閻象脾氣又倔,已經到這等境況了,日後別人傳言起來,定然也不會有人將他當做置身事外,不也是當做叛漢之臣?
  有必要這般堅持麽?
  殿上針落可聞,並沒有人說話。
  袁術當即略微不耐的點頭,“那就按照閻主簿所言,將兵馬收回,不給呂布糧草,讓他去曹操那裏奪吧。”
  “同時,下壹封詔書,封呂布為仲氏大將軍。”
  “命紀靈守住淮南北部三城壹縣之地,將兵馬駐紮於此,糧草盡量囤積,劉勛麾下三萬兵馬收回來,朕再給他兩萬,讓他去把徐臻的人頭給我帶回來。”
  “區區壹個徐臻,當年若非是有曹氏後來的虎豹騎,我也不會兵敗,這小子年紀不大,心氣卻傲,敢孤軍直入到我廬江來據守。”
  “以此人震懾曹操,便可滅其軍勢,提振我軍士氣。”
  “喏!”
  殿上文武,幾乎都很少聽見徐臻的名字,在江南壹帶除了偶爾會傳言他是屯田明吏,仁德愛民之外,並沒有過別的名聲。
  於是上至袁術,下至殿尾之官吏,都認為徐臻定然柔和,不善用兵,只是曹營多謀者,而他們真正要交戰的,恐怕還得看廬江內此刻有那些曹氏將軍。
  ……
  下邳城內,曹操坐鎮下邳,命曹仁與車胄將兵馬前壓,不斷追逐呂布,迫使其壓制在廣陵之內,而後讓曹純、於禁、徐晃、張繡等人分別取譙郡諸地。
  此時已經取得建樹。
  本身戰事之大,需要指揮如此多兵馬,而且事出突然,曹操擔憂糧草運送之難。
  可接連壹個月來,徐臻從陳留將三十萬糧食在沿途運送,在沿途安置了很多落腳點,稱之為糧棧。
  若是此刻曹操有地圖可畫,便可知曉行軍在外的諸多將軍之間,許臻運送糧草的路線剛好將這些將軍所在之地連起來。
  而他選擇的路途也不算崎嶇,糧草運送的時日不會耗費太多,這就意味著,日常的耗損和在當地郡中也相差無幾。
  壹成糧草運送,可有六分到營地之內。
  這已經算是極好的狀況了。
  而到了南鄉之後則更好,自大澤起,南下河流的流向大多是向南與東兩個方位走,以竹筏順流而下,逆流時則人力拉纖,或是將士同槳而劃。
  水陸交替行走,又可節省數日之多,現在細細算來,居然已沒有了糧草之慮。
  許都還有百萬糧草,荀彧隨時可以運送而來。
  對於曹操來說,這是壹場富裕仗。
  在當年初到兗州時,可想都不敢想。
  這幾日每當樂得想笑時,他就會感激徐臻當年攻徐時的計策。
  仁政攻徐。
  細細向來,當時若是以暴怒急攻,劫掠百姓,毀壞田土,砸毀城墻,雖可進軍更快,勢頭更猛,但是光修復如初,估計都要兩年。
  而仁政攻徐,百姓歸附安置,稍作安撫就立刻屯田,不耽誤農忙時節,城墻耗損不大,田土不被破壞,如此省下之功,壹來壹去。
  四舍五入約摸可省十年之功!
  “如今,伯文送來書信,更是令我心中甚慰。”
  曹操手中拿著書簡,雖是曹昂所寫,但裏面的意思卻屬徐臻。
  數日通行,廬江到下邳也不過近乎千裏路程,單騎沿著大道而行,四日便送達了曹操的手中,於是在正堂之上,當場閱讀。
  “伯文此次,勸我切莫再攻呂布,而是將其圍住,逐步蠶食周邊之地,防備呂布突襲劫糧,在數月之後,他將會糧食殆盡,而袁術貪婪無道,為人毫無仁德義氣可言,或許也不會給呂布多少糧食。”
  這話壹出,郭嘉和程昱當即點頭。
  程昱笑道:“我們糧食足備,自然可打這等,徐徐推進,步步為營之法,我們越是穩固,呂布就越是著急,在下附議。”
  郭嘉背著手,皺眉道:“但,拖得越久,怕的便是後方有顧慮。”
  “在下敢斷言袁紹今年不會回來,他在幽州局勢大好,自也是不甘心放過,定然會在今年壓垮公孫瓚,占據幽州。”
  “取幽州要壹年,穩固幽州必然也要壹年以上,況且幽州邊境還有許多馬背異族,都要讓其安分,可若是他忽而得謀士之言,或許會南下試探。”
  “何等謀士,能說得動他?”曹操挑眉看向郭嘉。
  “袁紹麾下謀士,許攸、沮君等人多是主戰壹派,而且許攸行策好賭,往往能得利。”
  郭嘉說到這,不知為何又輕笑了起來,道:“不光如此,主公還要小心壹事。”
  “何事?”
  “許都之內。”
  郭嘉笑歸笑,但臉上卻多是對自己想到隱患之後的狂喜,仿佛是純粹樂在其中壹般,每每苦思突而得知,總會有所欣然。
  “在下忽然想道,許都之內諸臣雖無法左右占據,但卻能書信暗通袁紹,譬如太尉與袁紹便是姻親,太傅和清河多有來往,如此私信相通並不算異事。”
  “又或者,董承等人暗中還可多做排布,若是給他們時間太多,也許會防範不住,校事雖如壹張大網,可主公應知,網已有空缺之處,總有泥魚可靈活穿梭,豈有萬全之理?”
  曹操微微點頭。
  程昱表情凝重的思索著,這些話,他心中倒是也想到了,可暗中觀曹操的表情,是打算誇贊徐臻並且從之。
  所以才立刻附議,沒想到郭嘉居然真的直言不諱,將這些隱患全都擺在了明面上。
  “奉孝可有解決之法?”
  程昱誠懇的問道,既然妳說了,那就說個辦法出來。
  不要只是說隱患。
  “沒有!”
  郭嘉挺身而言。
  讓程昱楞了片刻,又多看了他幾眼,很想再問壹句,說的是沒有是吧?
  沒有辦法為何能如此理直氣壯,乃至還頗為驕傲?
  “世間豈有好處皆占之理?為謀者便是將患處皆明,令主公可思索抉擇,商討選其輕者,徐伯文之計,穩固謹慎,攜大勢相逼,觀呂、袁相鬥,我等可坐得其利。”
  “呂布要麽憤而攻袁,要麽憤而攻曹,或者是索性直接投曹同攻,除此之外,斷不可久持,偏偏就在於,不知呂布這份心思,能堅守多久。”
  曹操瞇著眼踱步許久,來回思索片刻,走到郭嘉面前站定,道:“奉孝所言,意思便是可聽伯文之言行軍,但也要尋其戰機,果斷出擊。”
  “不錯!”
  郭嘉眼睛壹亮,仿佛名駒得主壹般,表情大為暢快。
  果然,主公深知我心。
  “正該如此!”
  “呵呵呵!”
  曹操當即伸出手給他理了理胸襟,沈聲道:“好,我聽奉孝之言。”
  雖然本就打算如此。
  “就看袁術,給不給這個機會了。”
  ……
  廬江,皖縣。
  徐臻娶了兩女之後,納入衙署之內。
  略微操辦了些許,於是在院中而住。
  如此安定人心後,他發現果然有好處,倒不是說兩女音律真可以讓他通達,而是在休憩之余,大喬、小喬二美若是彈琴助興,可令心情舒暢。
  休息時候居然恢復更好,思維也更加通達。
  嚇得徐臻不敢多待,因為恢復太快了會斷掉如今堅持的狀態,是以當即斷琴聲而取床幃帷帳,直至輕扶桌案,似微醺而出。
  除此之外,近十來日都陸續有謀士來投。
  雖不是江東名士,但的確有治理江南水鄉的獨特策略,安撫百姓的小律進獻,成書簡三紮送入衙署,讓徐臻和賈詡都頗為滿意。
  這還只是壹人之計,而宛若舒縣、皖縣的才俊,都各自不斷有策論送上來,後面才明白,是喬玄在背後相助。
  他雖不是隱士之中十分出色的人,但資歷不低,年紀較大,多年人脈都在廬江、九江、丹陽等地,乃至在江東也有些許曾結交過的友人。
  是以,二女既然嫁了徐臻,喬玄當然要盡力輔佐,而且他似乎也看懂了某些局勢,在為徐臻豐沛羽翼。
  無論他要不要,廬江壹地的官吏才俊,若是有值得信賴之人,徐臻都可以任用,日後這些人都會銘記舉薦入仕之恩。
  而境內招募兵馬之事,也因此更加順利。
  有當地名士投奔之效應,足以令民眾更信任從北而來的曹氏兵馬,還有這位徐臻君侯。
  所以無形之中,徐臻在這幾日算是更為忙碌,光是訓練新兵都要花費壹整晚。
  此時,軍營之內。
  徐臻剛剛到達營地,諸葛亮就已經在等待了。
  而且神情頗為興奮,見徐臻到來立刻大步乘風來迎,在極遠的地方就招手,“君侯,君侯!!”
  徐臻迎著走去,此時是典韋在側陪同。
  而徐臻當然也明白是什麽意思。
  所以讓其余的宿衛先去主帳等候,他迎上了諸葛亮而去,到面前來微笑道:“何事?”
  “成了!”
  諸葛亮當即笑道:“我苦思數日,終於協助蒲風,將君侯所要的弩箭做了出來,用的便是君侯所說的頂盒構造,機擴內壁可貼弦線,內藏十枚箭矢,每開盒則發,收盒則拉弦頂入。”
  “壹次可發十箭,只是體型較大,應為軍械大器才是。”
  “好!”徐臻頓時抱住了諸葛亮肩膀,果然要妳才能突破此器,細微之處的奇思妙想,冥冥之中必有回應。
  徐臻只是最初提起此事,就讓諸葛亮極為感興趣,並且思索了很久,他雖還不是深諳此道,但是所想卻更貼近如今大漢的認知。
  “走,去看看!!”
  徐臻拉了典韋壹把,略微振奮的道:“阿韋,下令自宿衛營之中選出壹千善射之人來,我要再組壹支精兵。”
  若是短時間內可大面積造此器,徐臻甚至願意將整個營地之內的所有箭矢都交給宿衛營。
  但,典韋卻有些犯難,“營內,善射者不到百人。”
  他目光凝重的說道。
  徐臻楞了片刻,而後頓時明了。
  的確,虎豹騎之中善射,當初從青州兵選虎豹騎的時候,就已經是選了善射之人組豹騎,而多年行軍,弓箭手其實並不需要有多好的射術。
  兩軍交戰,幾乎都是朝天斜射。
  鋪灑下來的箭雨能殺多少人都行,而橫射無不是被盾牌擋下,或者直接垂落在地,又或者前後排有所擋,行動不便。
  是以軍中弓箭手多看的是臂力,並不看射術。
  徐臻沈默了片刻,忽而臉上顯出熱血堅毅,沈聲道:“好,此事我自會想辦法!!”
  “先去壹觀孔明之器。”
  諸葛亮眉頭壹皺,糾正道:“所造之器。”
  三人走去鐵匠營。
  在營內深處,蒲風將壹架類似於木車的機擴搬了出來,約摸有半人大小,並不便於攜帶,恐怕要存放於某處,用於守城。
  箭矢也需要大箭矢,尋常的細箭矢無法發揮威力。
  在原來連弩的基礎上,顯得更為誇張。
  整體形似飛燕,尾端像是魚尾問問下弧,中間有盒狀結構用於放置箭矢,其內部結構較為復雜,而箭矢需要特制。
  如此要簡化的話,還需更精細的工藝。
  他們已經做不到了。
  “君侯,最快三日,方可造壹架,”諸葛亮拱手道:“有蒲氏之人,所學極快,但耗材需要的精鐵很多,箭矢也要再造,這壹月之內,應當只能十架。”
  十架,壹次可發十箭,威力堪比五石、六石弓。
  相當於我臂力的三倍。
  可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