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營謀主,朝九晚五

不屈青銅

歷史軍事

徐臻,字伯文
23歲
武力:61
智力:59
統率:60
魅力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七章:冰清玉潔這評價給妳算了

三國:曹營謀主,朝九晚五 by 不屈青銅

2023-11-19 15:33

  “那俺們怎麽辦?大哥走吧,這徐州渾水可不好蹚啊!”張飛眨了眨眼,十分不耐的道:“俺今天可去打聽了,如今下邳百姓,已經不想打了。”
  “逃又逃不出去,可都盼著曹軍盡快結束呢。”
  “除了下邳之外,那些城池的人,不光得糧食錢財以補償,甚至還有田土耕種,兗州的軍屯之政,現在徐州人幾乎都知曉。”
  “那是真能安置人心,咱們不如去投奔曹操算了,這事兒也沒什麽不光彩的,陶謙那等人,犯了害人父母,殺人家眷之事,還劫掠了數萬家財,被全境而攻,那是天經地義的,俺是舍不得去為陶謙賣命。”
  “俺這條命,為大哥二哥死可以,為天下大義死也可以,就是不能為陶謙這等人死。”
  說白了,他就不配有援軍!!
  張飛本想多罵幾句,但是看劉備都不怎麽說話,於是也住了嘴。
  “三弟,妳今日話特別的多啊,”關羽冷不丁的笑了壹下,倒還是很淡定的輕撫胡須,虛眼看向張飛。
  “誒!二哥,俺是覺得,真不值,不過若是大哥有決定,俺義不容辭。”
  劉備此時,陷入了沈思,其實心裏已經越發的煩躁了。
  曹孟德他,怎麽會用仁義來打仗!?
  以往認知之下,他絕非這等人!既如此,麾下其謀士,又如何能在這等憤怒仇怨之下,勸得曹操不會大動幹戈。
  想不通。
  “憲和,怎麽看?”
  劉備看向了左側蒲團上坐著的文士,這文士儒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友,從少時就已經結識,壹直未曾離去。
  為人清高,口才頗為了得,是目前劉備身邊為數不多的謀臣。
  劉備出身並非如袁氏兄弟那般高貴,也不如曹操家底雄厚,他起於黃巾募兵之時,憑借戰功起家。
  但許多家底人脈,卻又是當年自己母親過世之前積攢,這簡雍就是其中之壹。
  當初劉備實際上很早就已經有了壹班兄弟,世間雖無遊俠之名,但他們做著遊俠之實,因此在鄉裏也有不少名氣。
  包括現如今袁紹麾下部將牽招,都是當年劉備身旁跟隨的兄弟。
  但因劉備母親過世,所以善了。
  大漢以孝治國,劉備必須要回鄉守孝,這壹守自然不可能顧及兄弟,這些兄弟之中,也只有簡雍陪著劉備。
  其余人都各奔東西去尋了出路。
  所以直到今日,劉備也對簡雍頗為器重和信任,若是遇事不決的時候,當也會問詢他的意見。
  簡雍壹襲灰袍,頭戴冠帽,胡須打理得頗為整潔,面容儒雅,中年文士的模樣,身高不算高大,體型卻也合理。
  聽了劉備呼喚,拱手道:“在下看來,曹操此舉應當是有謀臣明其利害,所以開始善用仁義。”
  “兗州境內,因軍屯之策,曹操本身得了名望,百萬百姓歸心於他,定了兗州叛亂大功,人人傳頌。”
  “這等時候,正是得百姓擁戴之時,陶謙如此行徑失了公理,且不尊孝義,夫戰者,需以師出有名,否則為不義之師。”
  “曹操攜師出之名,攻仇敵於下邳,陶謙則為不義也。”
  “陶謙若可得勝,便能將當初之事告知天下,以表明自己並未下令追殺曹氏家眷。”
  “而陶謙如今兵敗,只能待援方可得勝,否則不出壹月,下邳必破,那他便坐實不義之名。”
  “我們相助於他,豈非是相助於不義無道之師?主公若是如此,當會將多年仁義拋諸腦後,此為不智也。”
  “為今之計,當可棄不義而奔仁義之地,如此百姓自當將此傳為壹段美談,大義之下方可得助,失道者則寡助,戰事若是可結束,才是真的仁義。”
  他壹番話,讓劉備和關張都陷入了動容思索之中。
  不錯,打不得。
  這要是真的幫陶謙打了,那自己的名聲可壹切都毀了,這些年之努力,付諸東流,人人都將他當做不敬孝義之輩。
  如此之仗,又怎麽打得贏?
  “憲和所言極是啊……”
  劉備深深的嘆了口氣。
  就像簡雍所說,陶謙如果能打贏,那當初的理由自然可以向世人解釋,勝利者自然有話語權。
  可他打不過。
  想要打過還需等待援軍。
  偏偏就因為此戰的理由,他註定不會有援軍,如此矛盾之下,陶謙必敗無疑,加上他已老邁,如今病入膏肓。
  逐漸被戰事所拖累。
  此戰不可能勝了。
  “嗯……讓我再見公祐壹面,再做打算。”
  劉備當即起身,拉上簡雍準備壹同去城內拜見孫乾壹面。
  畢竟壹路走來,劉備對孫乾這位謀臣,也頗為欣賞。
  兩人多次交互心事,已經有了不少情誼,值得與之壹見。
  簡雍當然樂得壹同去,臉上含笑的起身來,和劉備壹同出營。
  他壹路上早就看出了,劉備此行,早在知曉徐州百姓心多數向著曹操時,就已經對此戰不甚看好了。
  但孫乾,他卻是極為欣賞,是以此時願意進城,完全是因為賣人情與孫乾也。
  若是再見壹面,便可離去。
  劉備營地內,只是壹個縮影。
  曹操將消息放到了下邳之內,在內城的諸多官吏文武中,雖表面上看似平靜,但暗地裏已經是暗流湧動。
  到了這壹刻,大家已然都明白,曹軍是勢在必得了。
  必須要找壹條出路。
  ……
  此時,兗州鄄城。
  亂事平復,已過去多日。
  今日荀彧得到了軍報,當即眉飛色舞走到了鄄城北郊的典農所,看徐臻剛好和幾名宿衛閉門而回。
  看樣子是準時閉門,準備回家了。
  “伯文!好消息!”
  荀彧當即臉色帶笑,健步如飛向他走去。
  徐臻先是壹楞,而後挺身前行兩步,期待的問道:“兄長可是為我尋到了良配??!”
  荀彧:“……並沒有。”
  “哦,那有何好消息?”
  徐臻很敏捷的恢復了平日淡定的表情。
  “程仲德建功,取陳留駐守,拒張邈於城外,得數千鄉勇兵馬守城,張邈與其弟張超不知去向,似乎南逃了。”
  “哦,原來是這個好消息。”徐臻笑了笑道:“那恭喜兄長了,兗州之隱患徹底沒了。”
  “主公也差不多可奪徐州也。”
  “恐怕不用多久,便可凱旋。”
  “凱旋?”荀彧楞了壹下。
  徐臻笑道:“便是,吹奏樂曲,相慶而回。”
  “不錯,徐州也傳來軍報,主公以兗州內亂,後撤兵馬,引陶謙出城,大敗之!”荀彧微微壹笑,“此時的徐州,軍心低落,民心不再,方寸大亂,已無力回天。”
  “我只慶幸兗州不失,不負主公之所托,此事當真要感謝伯文……元讓將軍寫了書信特來感謝,伯文此次之後,應當會揚名兗、徐兩地,為名士也。”
  “伯文之才,為屯田校尉屈才了,我可向主公進言……”
  “千萬別,”徐臻當即擺手,“所謂功績,無非分內之事,兄長不必助力,主公任什麽便是什麽,無需爭搶。”
  “若是太高了,還請兄長勸說壹番,在下暫且不能擔要職!否則太累……不是,職責太重怕有負所托。”
  徐臻當即抱拳。
  別摻和,真別。
  您這地位太高了,別到時候給我要到壹富庶之地的二千石,那天天被提防可就太麻煩了,還是閑差好。
  荀彧頓時戰術後仰,這……這太淡泊名利了。
  要不冰清玉潔這稱號妳來當吧。
  太高了勸主公給低壹點?這是人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